常見問題
球桿使用須知
ZXi 技術問題集
球具知識-球桿篇
球具知識-配件篇
Q1
BALL 球基本知識
選擇球的重要性
高爾夫是少數允許選手自由選擇使用球的運動之一,而所使用的球會直接影響比賽結果與整體樂趣。因此要那麼,應該以什麼為基準來選球呢?
1. 根據擊球風格來選擇
高爾夫球大致可分為注重距離和注重短桿後旋和擊球感。 (也有結合了距離和旋轉類型的類型。)首先,選擇適合您所追求的打球風格的球非常重要。
2. 依照揮桿速度作選擇
高爾夫球基本上是為特定揮桿速度設計,以在該速度範圍內發揮最大性能。所以,了解自己的揮桿速度並選擇對應的球也非常重要。
3. 根據技術水平來選擇
假如一般業餘球友使用後旋多的球款,那麼在開球時可能會產生過多側旋,導致球路偏差加劇。因此選擇與自己技術水準相符的球是非常關鍵的。
球的飛行三要素
1.初速
高爾夫球的初速主要由揮桿速度決定,揮桿速度越快,初速越高,飛行距離也會隨之增加。不過,初速依照規則是有一定範圍限制的。
2.擊出角度
擊出球的角度,主要是由桿面角度與揮桿的軌道來決定。為了得到最遠的擊球距離,就要能夠擊出最適當的「擊出角度」,然而很多的球友都偏向於擊出角度過低的狀況。根據DUNLOP實驗室的測試分析,40m/s的桿頭速度來說,打出15度左右的擊出角度是最理想的。
3.後旋
在空中飛行的球,都是帶著後旋的旋轉在飛行。主要也是受到桿面角度級求得影響所產生。但是「後旋」卻是產生「張力」不可缺的因素。但是一號木桿一旦後旋量過大時,就會容易受風的影響而一直往上飛。因此要的到最遠的飛行距離,就要控制適量的後旋度。根據DUNLOP實驗室的測試分析,40m/s桿頭速度下,每分鐘2500轉是最理想的。
高爾夫球的規格
※ 所有數值均以獲得 R&A 認可的設備測量所得
重量 | 不得超過 45.93 克(1.62 盎司) |
直徑 | 不得小於 42.67 毫米(1.68 英吋) |
初速限制規定 | 在特定條件下,不得超過 R&A 測試標準所設定的上限 |
總飛行距離限制 | 在「標準總距離(R&A 測試內規)」條件下,使用 R&A 認可設備測試時,不得超出規定距離 |
對稱性 | 根據 R&A 規定的測試方法,改變球體旋轉軸的兩種狀態下進行飛行測試,其差異需在規定範圍內 |
英國高爾夫協會(R&A)、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以及日本高爾夫協會(JGA)都制定了統一的規範。無論是職業或業餘選手在正式比賽中,皆需使用協會認可的「公認球」。
高爾夫球的構造與特徵
在結構方面,高爾夫球有兩層、三層等不同類型。透過多層化設計,可以更容易針對所追求的特性(如飛行距離、旋轉性能、擊球手感等)進行強化,這是其一大優點。 此外,在外層覆蓋材質方面,像「Srixon Z-STAR」系列這類為職業與高階球手開發的球款,多採用聚氨酯材質的外層。這類球具備優異的飛行性能與操控性,讓球手能夠打出更具戰略性的高爾夫球賽。
高爾夫球軟硬度的差別
過去高爾夫球曾有「壓縮係數」的概念,壓縮係數越高的球越硬,通常適合揮桿速度較快的職業選手使用。但隨著材料與結構的進化,這種單一標準已經不再適用。 例如,「XXIO Rebound Drive II」這類球款,能夠對應各種揮桿速度的球友,並發揮其優勢。 因此,在選擇球時,除了考慮自己的擊球風格與揮桿速度外,也建議參考包裝或型錄上的說明,實際嘗試幾款球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一號木桿的桿頭速度與飛行距離的基準 |
||
桿頭速度 |
一號木桿的飛行距離 |
適合的球友 |
48m/s以上 |
280(碼)前後 |
職業的強力擊球者 |
43-48m/s未滿 |
240(碼)前後 |
業餘的強力擊球者,幾乎接近職業 |
38-43m/s未滿 |
200(碼)前後 |
一般的球友 |
33-38m/s未滿 |
180(碼)前後 |
資深球員或力量稍弱的球員 |
33m/s未滿 |
150(碼)前後 |
女性球友 |
Q2
桿袋基礎知識
球袋的功能與標準配備規格
(1)內建分隔設計 通過在袋體內部設置分隔,方便取出與放回球桿,減少桿身刮傷的風險。
(2)全開式口袋 開口大,物品進出非常方便。
(3)底部手把 便於從汽車後車廂取出或攜帶的手把設計。
(4)支援47英吋球桿
輕量設計
9.0吋型號重量在3公斤以下,8.5吋型號則在2.9公斤以下。
三點式背帶
與職業選手使用的背帶相同設計。
球袋開口尺寸表
型號 | 6型 | 6.5型 | 7型 | 7.5型 | 8型 | 8.5型 | 9型 | 9.5型 | 10型 |
---|---|---|---|---|---|---|---|---|---|
外周(cm) | 46~49 | 50~53 | 54~57 | 58~61 | 62~65 | 66~69 | 70~73 | 74~77 | 78~81 |
共有三種分隔方式可供選擇
🚫 表示禁止事項。 ❗ 表示應遵守的注意事項。
關於使用
🚫 請勿用於原本用途以外的場合。
🚫 請勿在球袋上放置重物,或過度擠壓。
🚫 請勿將背部袋或前方口袋塞滿至極限。
🚫 若為附支架型球袋,開展支架時請勿施加過大壓力。
❗ 使用前請務必確認各部位無異常。
❗ 攜帶途中若使用鐵桿,有可能會損壞罩布或拉鍊,建議使用桿頭套等保護措施,尤其在使用宅配運輸時更應注意。
❗ 立放球袋時請選擇平坦的地面。
❗ 攜帶時請握住把手或肩背帶。
❗ 拆卸罩布時請從扣件處拆開。
關於保養
🚫 請勿使用化學藥劑、稀釋劑或酒精等溶劑,可能引起化學反應造成材料變色或溶解。
❗ 污垢部分請用沾水或稀釋中性清潔劑的布擦拭,之後用乾布擦乾以防殘留清潔劑。使用橡皮擦型清潔工具也有不錯效果。
❗ 除麂皮類外,天然皮革材質的輕微污漬可用乾布擦拭。對於油性或較頑固的污漬,請用柔軟布沾少量同色系的皮革專用清潔劑輕拭。
關於保存
🚫 請勿在球袋濕潤時,或內裝濕物時進行保存。
🚫 請勿在高溫潮濕處保存,以防材料因吸濕而劣化或變色。
🚫 請勿放置於篝火、暖爐等火源附近,或高溫的汽車後車廂內。
🚫 深色球袋容易染色,請勿與其他材質緊密接觸保存。
❗ 請避免在陽光直射或燈光下保存,以免變色或褪色。
❗ 若放在幼兒可觸及處,請注意防止跌倒或翻倒等危險。
❗ 尼龍材質在雨天或高溫潮濕環境中可能吸水導致布料變形起皺,請在陰涼通風處保存,避免高溫與濕氣。
Q3
手套基礎知識
手套尺寸的測量方法
以生命線的起點為基準,從小指根部到手腕的距離分成三等分,取從手腕起的三分之一處通過手掌的外圍長度,即為手套的尺寸。🚫 表示禁止的行為。
❗ 表示應遵守的注意事項。
關於使用
🚫 請勿靠近火源或高溫物品,否則可能導致變形或變質。
❗ 若手套不適合您的肌膚,請立即停止使用。
❗ 長時間在出汗或淋雨等潮濕狀態下配戴手套,可能對皮膚造成影響。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請停止使用。如手部肌膚持續有不適感,請諮詢皮膚科專業醫師。
❗ 手套在濕潤狀態下揮桿時可能打滑,雨天使用時,請充分擦乾球桿握把與手套的水分,並確認周圍安全後再進行揮桿。
❗ 天然皮革手套因材質的特性,特別在使用初期時,可能會沾有皮革粉末。另外,在雨天或出汗等情況下濕潤使用時,手部可能會染上手套的顏色,請注意。
關於保養
🚫 保養時請勿使用含酒精的產品清潔。
🚫 天然皮革手套若洗滌會導致皮革變形或收縮,將無法繼續使用,請勿清洗。
❗ 為了長時間保持天然皮革手套的質感,使用後請充分陰乾。
❗ 深色的合成皮革與人造皮革手套,在洗滌時可能會褪色,請特別注意。
關於保存
❗ 天然皮革手套及深色的合成/人造皮革手套,在受到汗水或雨水影響時可能會染色。因此使用後請與帽子、服裝、鞋子等物品分開保存,以避免染色。
Q4
帽子基礎知識
帽子標示圖示說明
![]() |
帽子的構造設計可更貼合頭部。 |
![]() |
使用具有優異彈性的材質。 |
![]() |
採用能迅速吸汗、並快速乾燥的材質。 |
![]() |
利用吸收水分時的蒸發冷卻效果,有效抑制布料溫度上升。 |
![]() |
具有良好的撥水性,可抵擋些微雨水。 |
![]() |
採用透氣性良好的網眼材質。 |
![]() |
減少紫外線穿透率,保護肌膚。 |
![]() |
可捲起收納,便於攜帶。 |
![]() |
有遮陽降溫的效果。 |
![]() |
採用聚酯網眼材質製成,輕量帽款。 |
![]() |
使用具有高抗菌防臭效果的材質。 |
帽子頭圍尺寸表(單位:cm)
類型 | 帽子/遮陽帽 | 遮陽帽 Visor |
---|---|---|
男性 | 女性 | |
帶扣式/魔鬼氈式(均碼) | 56~60 | 54~58 |
帽子保養方法
Q5
衣物基礎知識
雨衣標示圖示說明
尺碼 | 身高 | 胸圍 | 腰圍 |
---|---|---|---|
M | 165~175 | 88~96 | 76~84 |
L | 172~182 | 96~104 | 84~94 |
LL | 175~185 | 104~112 | 94~104 |
3L | 178~188 | 112~120 | 104~112 |
男士衣服尺寸表
女士衣服尺寸表
常見問題
Q1
我如何確定自己購買的是真品而非平行輸入或山寨品?
DUNLOP品牌球桿皆由日本總公司製造並提供給DUNLOP-台灣國住公司販售。
日本高爾夫用品協會(JGGA)為了對應近年來日益嚴重的仿冒高爾夫球桿問題,推動了「仿冒品對策標籤」的使用。Dunlop 也響應此措施,並自2015年起針對不同品牌貼上專屬標籤,以強化防偽辨識。不過,請注意桿頭上的序號與桿身上的防偽標籤號碼有時可能不一致。
「防偽標籤」的設計將從2017年年底左右開始逐步更改為下圖所示的新設計。
請在DUNLOP品牌球桿配合的特約經銷店購買。立即查詢與您最近的經銷據點。
Q2
產品有問題時要如何送修?
Q3
我們保固什麼?
Q4
保固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Q5
不屬於可保固範圍的情形有哪些?
Q6
為何我買的鐵桿有些有球桿編號,有些沒有呢?
Q7
我該如何挑選DUNLOP旗下球桿?
改變飛行常識的DST
●揮桿速度提升技術
透過降低桿身重量、手柄部分輕量化、手柄至桿頭的柔性設計,以及握把的輕量化設計,藉由降低以肩為中心的揮桿慣性力矩來達成揮桿速度提升。
●球速提升技術
提升桿頭重量可提高動能,加上桿面變薄、桿面內部薄區域擴大,提升反彈性能,並擴大甜蜜點,進而提升球速。
👉點我看更詳細的球桿規格
Q8
哪裡可以試打球桿
Q9
印球的最少客製量,以及訂購方式
球桿使用須知
Q1
禁止行為
🚫桿身斷裂請勿使用
要特別小心碳桿纖維,因為它們比鐵桿身更容易斷裂,有割傷和刺傷的風險。如有斷裂時,請用膠帶或布保護任何受損區域,並儘快更換軸。
🚫頸部撞擊會導致球桿的損壞
不當的揮桿而敲擊到桿頸和桿跟處,有可能導致球桿桿身或桿頭損壞。特別是金屬桿頭在頸部受到撞擊時,可能會造成頸部彎曲或桿身斷裂。
🚫不當施力會導致球桿的損壞
請勿為了測試桿身的硬度或調性而過度彎曲或扭轉桿身,否則可能會造成桿身損壞。
🚫請愛惜您的球桿
請小心使用球桿,避免踩踏或摔打。請勿將球桿當作拐杖使用,也不要將重物放在上面或懸掛身體,以免造成損壞或受傷。
🚫用推桿揮擊很危險
推桿是專為果嶺上的推擊或果嶺周邊的短打設計,請勿用於一般擊球等其他用途。否則可能導致桿身斷裂,造成球桿損壞或人身傷害。
Q2
遵守義務
❗請用桿頭套保護桿頭,避免出現刮痕和裂縫
對於木製球桿,一定要使用桿頭套,以免刮傷桿頭。開球木桿由較薄的材料製成,因此過度的衝擊可能會導致它們破裂或凹陷。
*不使用時,請務必蓋上桿頭套。
❗定期更換磨損的握把
務必更換變得光滑、磨損或破裂的握把。因為在揮桿過程中,球桿可能會從手中滑落並擊中他人。此外,如果發現任何異常,請盡快更換。
❗桿身如有刮痕,請立即更換。
即使刮痕很小,繼續使用球桿也可能會導致桿身斷裂並造成傷害。
❗受到強烈撞擊後務必檢查
在擊球時若發生嚴重打地(打到地面)等強烈衝擊,請務必檢查球桿的頸部與桿身是否有異常。若在未檢查的情況下繼續使用,可能導致桿身斷裂並造成受傷。此外,在揮桿過程中若桿身撞到肩膀或背部等部位,並對其施加過度力量,也可能導致桿身斷裂,請特別留意。若球桿曾撞擊到樹木、建築物、石頭或金屬等硬物,也請務必進行檢查。
❗取放球桿時請小心
從球袋中取出或放入球桿時,請注意避免對桿身施加過大力量。同時,要特別留意裝有球桿的球袋不要傾倒。
❗ 使用前請務必檢查是否有異常
在使用球桿前,請務必確認各部位是否有異常,例如桿頭是否有裂痕或鍍層剝落、桿身是否有裂縫或接著處鬆動、螺絲是否凸起、握把是否鬆脫等。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受傷,請務必小心檢查。
❗ 搬運球桿時小心不要刮傷
運送球桿時,請務必小心包裝,例如放入高爾夫球袋中,以防止刮傷或凹痕。
❗選擇適合您球桿
如果體格強壯、身體健康的人使用為老年人、女士或青少年設計的球桿,球桿可能會斷裂並造成傷害。使用與您的力量和技能水平相匹配的球桿。
*請諮詢特約經銷店以找到最適合您的球具。
❗遭遇雷擊請儘早撤離
如果您在戶外打球或使用球桿時聽到雷聲,請將球桿移離身體並儘快到達安全的地方。球桿的材質會導電,因此會有觸電危險。
❗揮桿時務必檢查周圍環境的安全
揮動時,請務必檢查周圍環境的安全,避免接觸人、樹木、建築物等。如果擊中人,可能會導致受傷或死亡。此外,切勿在道路或公園等擁擠的地方使用它。
❗請小心操作長尺球桿
揮桿時,由於揮桿弧度較大,請務必確認周圍的安全。有些練習場可能禁止使用長尺球桿,使用前請事先向該練習場確認。另外,部分球袋可能無法收納長尺球桿,請特別留意。如需使用宅配等方式運送,若無法放入球袋,請務必另行包裝,否則在運送途中可能會造成損壞。
❗ 始終使用正確的打擊方式
請勿擊打高爾夫球或練習器材以外的任何東西。另外,不要將其撞擊混凝土、瀝青或石頭等堅硬的表面。這可能會導致受傷或損壞球桿。
❗可調式功能請正確設定並確認安全
在下場或練習前,請務必確認桿頭與桿身或配重是否正確安裝,並檢查螺絲是否有鬆動。如果未正確安裝,在揮桿過程中可能會導致螺絲鬆脫甚至脫落,進而引發自身或他人受傷等重大事故。此外,在調整設定時,請注意避免異物進入桿頸內部或螺絲孔中。球桿保管時,也請保持各零件正確安裝,若長期處於拆解狀態,可能導致零件遺失或損壞。
※詳情請參閱《關於QTS套筒拆裝與配重更換的重要事項》。
❗請勿插入物品於握把孔中
請勿使用球釘或球位標記等物品插入握把尾端的孔洞。若為鋼製桿身,水分可能會進入桿內,導致生鏽,進而降低強度。
Q3
關於保養方法
使用刷子清除球桿面和底部上附著的砂土、泥巴和草屑。
使用乾布擦拭細微的污漬與水分。
均勻塗抹專用的球桿桿頭清潔劑或噴劑。
最後用乾淨的乾布拋光整理。
軟鐵桿頭
請勿使用強酸性清潔劑、含研磨劑的除鏽劑、去污粉或鋼絲絨,這些會刮傷表面並導致生鏽。
特殊鍍層處理過的桿頭
請勿使用強酸性清潔劑、含研磨劑的除鏽劑、去污粉或鋼絲絨,否則容易造成表面變色或生鏽。
鈦、不鏽鋼、鋁、銅合金材質
請勿在附有水分或髒污的情況下存放,亦避免長時間放置於車後車廂等高濕環境,以防止生鏽與腐蝕。
相較於傳統的鎳鉻鍍層,這類鍍層硬度較低且膜層較薄,請注意避免刮痕與撞擊傷。
金屬(鈦、合金等)桿頭的塗裝
金屬桿頭的塗層可能會因與草地的摩擦、球或沙子的衝擊而磨損或剝落。
請使用不含研磨劑的金屬桿頭專用清潔劑。只要桿頭本體沒有損傷,通常不會影響使用。
對於未塗裝部分,可使用除鏽劑輕輕擦拭。
碳纖維材質
請勿將碳纖維球桿放置於暖爐、瓦斯爐等熱源附近,因為其材質特性可能因過熱而劣化,進而導致損壞。
桿身
使用乾布擦拭表面的灰塵、泥土與污垢。
對於鋼製桿身,為防止生鏽,使用後請充分擦拭乾淨水分與髒污。
橡膠握把
使用乾布擦去灰塵、泥土與污垢。
雨天打球後的保養
請用乾布仔細擦乾水分後,放置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晾乾。
※此時請將球桿從桿袋中取出,並拿掉桿頭套。
完全乾燥後,再進行保養處理。
ZXi 技術問題集
Q1
SRIXON ZXi 桿身&特別預訂桿身
Diamana ZXi
● 中調子, 自然流暢且容易搭載的ZXi專用設計
降低桿身前端的彎曲, 並加強前端中間~中間部位的硬度同時達到穩定感 讓揮桿更流暢。
VENTUS ZXi
● 中手元調子,亮眼的視覺配色ZXi專用設計
提升手元部分的硬度,增加下桿時的穩定度,加強桿身前端的硬度,扎實的揮桿手感且能安心揮擊的桿身設計。
開球木桿>>ZXi 新增桿身參考
開球木桿、混血桿、混血鐵桿>>桿身參考
Q2
配重塊快速微調系統
Q3
QTS桿頸調整系統
藉由調整QTS擊出您所希望的彈道
Q4
關於 QTS桿頸拆裝與調整配重塊更換的重要事項
球具知識-球桿篇
Q1
WOOD Club 木桿基礎知識
木桿各部位名稱
● 桿面角(實際桿面角度)
桿身的中心線之於桿面的傾斜角度,重點是要選擇符合自己的桿頭速度和適合的擊球角度。
● 躺角
以桿面為目標呈方正狀態時,瞄球時的桿身的中心線和地面呈現出的角度,這時角度較大時為Upright (陡直),角度小時為Flat(平坦)。
● FP值(指從桿身中心延長線到桿面前緣的水平距離)
指從桿身中心延長線到桿面前緣的水平距離。
一般如這個數值較大則球容易擊高,數值較小則較容易控球。
● 重心距離和重心位置
重心距離為桿身的中心線延長到桿頭的重心的垂直距離,重心深度為桿面邊緣到桿頭重心的水平距離。
● 重心深度
指從前緣到桿頭重心的水平距離。一般來說重心深度越深,打出角度越高,甜蜜區也較廣。
● 慣性力矩
指桿頭重心做為旋轉軸時的力矩(使其迴轉的力量),一般來說這個數值越大,偏離甜蜜點的擊球偏離會越小,能穩定方向性。
Q2
球桿長度的測量方式
DUNLOP測量法和60度法的主要相差的地方
※以下將至今所使用的測量方法稱為「Dunlop測量法」,將 R&A/USGA推薦的測量方法稱為「60度法」。
DUNLOP測量法和60度法的有差異的項目為以下3項
DUNLOP測量方法
❶ 將桿頭的桿底(桿身底部)貼合在設定為球桿設計躺角的底板上。
❷ 將底板與桿身軸線的交點起算,W#1(1號木桿)設定從該交點往內 15mm 的位置為「設定的桿跟端點」,並以此點作為起點。
※各桿號的設定計算值如下圖所示。
❸ 握把端的長度以握把蓋(Grip Cap)的邊緣為「握把蓋基準線(Grip Cap Line)」,作為終點。
※不是以握把的最終底端為準,不包括膨脹部分。
■ 桿跟端點的設定計算值
■ 握把蓋基準線(Grip Cap Line)的參考範例
60度法
Q3
IRON Club 鐵桿基礎知識
鐵桿各部位名稱
球桿的各部位與規格皆具有特定功能。在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桿之前,正確了解球桿的結構與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選購球桿時,請評估自身的揮桿力量與球技程度進行選擇。若選擇了相較於自身力量過於柔軟的桿身,可能會導致桿身較容易折損,請特別留意。
※為了避免危險,請務必參閱「常見問題-球桿使用需知」中的注意事項。
● 桿面角(實際仰角)
桿身的中心線相對於桿面的傾斜角度,依照各種桿頭速度或入射角選擇適合的角度是很重要的。
● 躺角
以桿面為中心,呈方正狀態瞄球時桿身的中心線和地面的角度稱為躺角。這個時候角度大時較陡直,角度小時較平坦。
● FP值
指從桿身中心的延長線到桿面前緣的水平距離。一般來說此數值較大時球容易擊高,較小時球較容易控球。
● 重心距離和重心位置
重心距離是指從桿身中心的延長線到桿頭重心的垂直線距離。重心深度指桿面前緣到桿頭重心的水平距離。
鐵桿的桿頭形狀
Q4
SHAFT Club 桿身基礎知識
桿身各部位名稱
● 重量
指桿身本體的重量。一般來說此數值會影響到易揮性。DUNLOP原創桿身,根據對象球友的不同,設定最適合的重量。
● 硬度
指桿身的硬度。一般以X為最硬,其次依序為S、SR、R等。請依據自身的桿頭速度,選擇最適合的硬度。
● International Flex Code
桿身整體區分為4個部位,各部位的相對硬度以0~9的數值標示。部分的硬度設計依據性能特性以4碼數字清楚標示,符合球友及揮桿的模式,讓Fitting更正確更精細。
● 扭力
指桿身扭力的程度。DUNLOP根據獨有的「E.I.G.I.理論※」,依照對象球友的不同,設定最適合的數值。
※E.I.指桿身的彎曲強度,G.I.指桿身的扭力強度。
● 調子
指桿身在最大幅度彎曲時的位置。依此位置的不同,分為手元調子、中調子、先調子等種類。各有各的特徵,DUNLOP原創桿身,根據對象球友的不同,設定最適合的調子。
INTERNATIONAL FLEX CODE
提升球桿配桿精準度的彈性概念,「國際彈性代碼(International Flex Code)」
傳統的 X、S、R 等彈性表示方式已經不足以反映球桿實際性能。 國際彈性代碼(IFC)將球桿從握把至桿頭分為 4 個部位,以每個部位的剛性進行 0~9 的等級量化,藉此更準確地呈現球桿的彈性特性。 透過更細緻的分類與表現,可以提升球桿與揮桿動作的匹配度,從而優化配桿效果。
Q5
關於「桿面溝槽的規則」
2010年開始施行新的溝槽的規則。此規則限制溝槽的體積和溝槽邊緣的銳利度。限制溝槽體積的規則,適用於所有的球桿(一號木桿和推桿除外)。溝槽邊緣銳利度的限制,適用於桿面角25度以上的球桿(一般是以標準5號鐵桿以下的球桿)。一般球友目前使用的是~2009年為止的款式且符合舊規則的球桿,可沿用舊規則到2023年12月31日。到期間內符合新溝規格的球桿,巡迴賽選手(2010年~)或僅一部分的頂尖等級的業餘競技會(2014年~)的資格,需義務附加上「競技條件」。
Q6
WEDGE 挖起桿基礎知識-部位名稱篇
挖起桿的各部位名稱
● BOUNCE / 反彈角
反彈角是指桿底的桿面前緣和桿底後緣連結的線和地面之間的角度。
擊球時,反彈角越大,桿底的反彈力也越強,有助於防止桿底受到沙地或長草的阻礙。相反地,反彈角較小時,反彈力會減弱,使桿面前緣在接觸地面擊球時更具操作靈活性,適合需要細膩操控的情境。
● SOLE WIDTH / 桿底寬度
桿底幅度為桿底前緣到後緣之間的寬度。桿底幅度具有類似反彈角所發揮的作用。桿底幅度越寬,擊球時桿底的反彈力就會增加。桿底幅度越寬,越不容易造成厚擊(減少打到沙地或草地的情況),因此能有效改善沙坑擊球的表現。
但若想使用桿面打開以實現多樣化的擊球方式,則不適合選擇較寬的桿底寬度。桿面打開或關閉的多樣化擊球,較適合搭配較窄的桿底,以便更靈活地操控擊球。
● OFFSET / 桿面後移(鵝頸)
Offset指的是桿頸前端或桿面前緣與桿面實際擊球面的前端之間的距離,也稱為「鵝頸」設計。依據球友喜好的外觀來選擇挖起桿的桿面後移的形式。一般來說挖起桿桿面後移的狀態不會像鐵桿那樣大。這是因為挖起桿常被用於果嶺周邊,需要具備桿面打開擊球等多樣化擊球方式的彈性。不喜歡桿面打開擊球的球友可選擇桿面後移較大的挖起桿。這樣的話較不容易感受和鐵桿桿面後移的落差太大,可以順暢銜接切換,擊球時也會更加順手自然。
● SOLE RADIUS / 桿底的圓弧
挖起桿的桿底從桿跟到桿趾,桿底前緣到後緣之間,相比鐵桿,具有更明顯的弧形曲線,呈放射狀的圓弧設計。可配合各種場地狀況,調整持桿位置或站位角度,以靈活應對各種擊球需求。
● LEADING EDGE CURVATURE / 桿面前緣的圓弧
挖起桿桿面前緣的圓弧設計,有助於在打開桿面擊球時,可抑制桿趾揮擊到沙或草地影響,使揮桿更加順暢。
另一方面 圓弧較少筆直的桿面前緣挖起桿擊球的方向呈垂直,則會有較易控球的效果。
挖起桿的桿趾相比鐵桿的桿趾較高。因此更可擊出桿面打開的沙坑擊球或高彈道的高拋球。
● FACE PROFILE / 桿面形狀
挖起桿的桿趾比鐵桿高,這使得打開桿面擊球(如沙坑球、高拋球)變得更加容易。
● GROOVES / 溝槽
輪胎的溝槽是為了吸收接地面的水分或異物而增加摩擦力,挖起桿的溝槽也有著相同的功能。
Q7
WEDGE 挖起桿基礎知識-知識篇
挖起桿的知識
● DEFINITION OF A WEDGE / 定義挖起桿
重量變重,桿面角44度以上,擁有果嶺週邊的操控性能和增加穩定感的桿頭形狀的短鐵桿即為挖起桿。
● IMPORTANCE OF GAP SPACING AND GAP CALCULATOR SUMMARY / 號數間的飛行距離差距和其測定值的重要性
下場擊球,100碼以內的擊球次數佔60~65%。選擇適合自己的挖起桿,提升100碼以內的穩定感,並搭配屬於自己的整組球桿,對想擊出更低桿數的球友會有很大的幫助。
試打時,半揮桿的擊球或擊球力道的大小,會大幅影響挖起桿的失誤。透過了解各角度號數之間的距離差距,開啟全新的球桿調整可能性。也能增加以穩定的全揮桿擊球的機會。
● PITCHING WEDGE / 劈起桿
一般的桿面角為44度到48度,比9號鐵桿擁有更大反彈角即為挖起桿。挖起桿常用於全揮桿或是果嶺週邊的短切。
● GAP/DUAL/APPROACHI WEDGE / 中間短切/兩用/進攻果嶺 挖起桿
縮短劈起桿(Pitching Wedge)與沙坑桿(Sand Wedge)在全揮桿時的距離差的挖起桿。一般桿面角約為50至53度,常用於全揮桿、果嶺周圍的切球(Chip Shot)或高拋切球(Pitch Shot)。
● SAND WEDGE / 沙坑挖起桿
現代的沙坑挖起桿是由受到霍華.休斯影響的吉恩·薩拉讚發明的。經過精密計算的達到最適大小,且桿底帶有大幅圓弧的設計。
加大的桿底如同飛機的機翼功能,增加升力防止桿頭過度下打到地面(即防止打厚)。
桿面角從54度到57度,並採用加大桿底設計。特別適合用於沙坑、長草區或站位不穩等容易打厚的困難場地。此外,在追求後旋與準確性的全揮桿上果嶺攻擊時,也經常被使用。
● LOB WEDGE / 高吊挖起桿
和沙坑挖起桿(Sand Wedge)的桿底設計相同,但高吊挖起桿(Lob Wedge)的桿面角為58度到61度,讓果嶺周圍的擊球變化更加多樣化。
一般來說多用於60碼以內、需要高彈道並柔軟落地的擊球情境。
此外,使用沙坑挖起桿開桿面擊球需要較高的技術水準,而高吊挖起桿則能作為更容易上手的替代球桿。無論是全揮擊(Full Shot)還是果嶺周圍的切球(Approach),它都是經常被使用的利器。
● SCORING CLUB / (得分桿)
不是鐵桿,也不是傳統挖起桿,這類球桿的桿面傾角介於25度到47度之間。主要用於提升短桿擊球的精準度。(例如:寶刀 Chipper)
● SWING TYPE / 揮桿方式
根據球桿的入射角,可以將球友分為「向下擊球型」與「水平揮擊型」。
向下擊球的球友在擊球時習慣向下打擊,因此較容易挖起草皮,打出較多草皮痕。由於這類型的球友常見的失誤是打地(打厚),因此使用桿底較容易滑動的挖起桿,可以提高擊球的穩定性與球感。
相對地,水平揮擊的球友在擊球時較不容易切到草皮,像是用撈球或水平的方式進行擊球,因此較適合使用低反彈角或桿底較窄的挖起桿。
● OPEN FACE / 開放式桿面
桿面打開擊出高彈道時,可以讓球輕鬆地停在果嶺。打開桿面會讓擊球時桿底影響力增強,並減少球與桿面的接觸面積。
桿底較窄的球桿桿面更容易打開,即使桿面打開,前緣(leading edge)與地面的高度也能控制得較低。這樣一來,桿頭更容易從球的下方穿過,有助於打出高彈道的擊球。
● TURF CONDITIONS / 草地狀況
職業巡迴賽選手會根據每週不同球場的草地與場地狀況,選擇不同反彈角與桿底形狀的挖起桿來應戰。建議業餘球友也根據球場條件選擇合適的挖起桿。
當球場濕滑、草皮不均或狀況較差時,打厚(打地)失誤容易發生。沙質鬆軟、含沙量多的沙坑也有相同傾向。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桿底較寬、反彈角較大的挖起桿可以有效減少失誤。
相反地,在草皮乾硬或乾燥的沙坑中,使用桿底較窄、反彈角較小的挖起桿,能夠防止球桿被地面彈起而導致的擊球打薄或打頂(擊中球上半部)等失誤。
● GREEN SPEED / 果嶺的速度
果嶺的速度測量正式是透過「Stimpmeter(果嶺測速儀)」來進行的。
將果嶺測速儀放在果嶺上較平坦的區域,並從其如滑梯般的固定傾斜面上讓高爾夫球滾下,測量球在果嶺上所滾動的距離,進行數次測試後取其平均距離(以英尺為單位),此即為該果嶺的速度。
一般來說:
4.5 英尺 被認為是偏慢的果嶺,
6.5 英尺 為標準速度,
8.5 英尺以上 則被視為快速果嶺。
● COURSE TERRAIN / 球場地形
在起伏較多的球道或果嶺上,通常需要進行球位高於或低於雙腳的擊球。即使在一般的球場,球道以外的區域也常常需要這類非平坦站位的擊球。相對地,在地形平坦的球場中,幾乎所有區域都可以從平坦的球位進行揮桿擊球。
● ROUGH LENGTH / 草皮長度(長草區)
在短桿中,草皮的長度對於選擇球桿的號數(桿面角)至關重要。從較短的長草區出球時,可以使用任何號數的球桿(不論桿面角高低)來乾淨擊球。也可以將球落在果嶺前方並利用滾動方式讓球上果嶺。
但若從較長的長草區擊球,要做到乾淨擊球就相對困難,這時建議使用角度較大的短桿(短鐵或挖起桿)。雖然從長草區使用短桿脫困需要更快的揮桿速度,但若能達到高揮桿速度,就能把更多的草壓進球桿溝槽中,實現乾淨的擊球接觸與更多的後旋量,也能提升球與桿面的接觸品質。
球具知識-配件篇
Q1
BALL 球基本知識
選擇球的重要性
高爾夫是少數允許選手自由選擇使用球的運動之一,而所使用的球會直接影響比賽結果與整體樂趣。因此要那麼,應該以什麼為基準來選球呢?
1. 根據擊球風格來選擇
高爾夫球大致可分為注重距離和注重短桿後旋和擊球感。 (也有結合了距離和旋轉類型的類型。)首先,選擇適合您所追求的打球風格的球非常重要。
2. 依照揮桿速度作選擇
高爾夫球基本上是為特定揮桿速度設計,以在該速度範圍內發揮最大性能。所以,了解自己的揮桿速度並選擇對應的球也非常重要。
3. 根據技術水平來選擇
假如一般業餘球友使用後旋多的球款,那麼在開球時可能會產生過多側旋,導致球路偏差加劇。因此選擇與自己技術水準相符的球是非常關鍵的。
球的飛行三要素
1.初速
高爾夫球的初速主要由揮桿速度決定,揮桿速度越快,初速越高,飛行距離也會隨之增加。不過,初速依照規則是有一定範圍限制的。
2.擊出角度
擊出球的角度,主要是由桿面角度與揮桿的軌道來決定。為了得到最遠的擊球距離,就要能夠擊出最適當的「擊出角度」,然而很多的球友都偏向於擊出角度過低的狀況。根據DUNLOP實驗室的測試分析,40m/s的桿頭速度來說,打出15度左右的擊出角度是最理想的。
3.後旋
在空中飛行的球,都是帶著後旋的旋轉在飛行。主要也是受到桿面角度級求得影響所產生。但是「後旋」卻是產生「張力」不可缺的因素。但是一號木桿一旦後旋量過大時,就會容易受風的影響而一直往上飛。因此要的到最遠的飛行距離,就要控制適量的後旋度。根據DUNLOP實驗室的測試分析,40m/s桿頭速度下,每分鐘2500轉是最理想的。
高爾夫球的規格
※ 所有數值均以獲得 R&A 認可的設備測量所得
重量 | 不得超過 45.93 克(1.62 盎司) |
直徑 | 不得小於 42.67 毫米(1.68 英吋) |
初速限制規定 | 在特定條件下,不得超過 R&A 測試標準所設定的上限 |
總飛行距離限制 | 在「標準總距離(R&A 測試內規)」條件下,使用 R&A 認可設備測試時,不得超出規定距離 |
對稱性 | 根據 R&A 規定的測試方法,改變球體旋轉軸的兩種狀態下進行飛行測試,其差異需在規定範圍內 |
英國高爾夫協會(R&A)、美國高爾夫協會(USGA)、以及日本高爾夫協會(JGA)都制定了統一的規範。無論是職業或業餘選手在正式比賽中,皆需使用協會認可的「公認球」。
高爾夫球的構造與特徵
在結構方面,高爾夫球有兩層、三層等不同類型。透過多層化設計,可以更容易針對所追求的特性(如飛行距離、旋轉性能、擊球手感等)進行強化,這是其一大優點。 此外,在外層覆蓋材質方面,像「Srixon Z-STAR」系列這類為職業與高階球手開發的球款,多採用聚氨酯材質的外層。這類球具備優異的飛行性能與操控性,讓球手能夠打出更具戰略性的高爾夫球賽。
高爾夫球軟硬度的差別
過去高爾夫球曾有「壓縮係數」的概念,壓縮係數越高的球越硬,通常適合揮桿速度較快的職業選手使用。但隨著材料與結構的進化,這種單一標準已經不再適用。 例如,「XXIO Rebound Drive II」這類球款,能夠對應各種揮桿速度的球友,並發揮其優勢。 因此,在選擇球時,除了考慮自己的擊球風格與揮桿速度外,也建議參考包裝或型錄上的說明,實際嘗試幾款球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一號木桿的桿頭速度與飛行距離的基準 |
||
桿頭速度 |
一號木桿的飛行距離 |
適合的球友 |
48m/s以上 |
280(碼)前後 |
職業的強力擊球者 |
43-48m/s未滿 |
240(碼)前後 |
業餘的強力擊球者,幾乎接近職業 |
38-43m/s未滿 |
200(碼)前後 |
一般的球友 |
33-38m/s未滿 |
180(碼)前後 |
資深球員或力量稍弱的球員 |
33m/s未滿 |
150(碼)前後 |
女性球友 |
Q2
桿袋基礎知識
球袋的功能與標準配備規格
(1)內建分隔設計 通過在袋體內部設置分隔,方便取出與放回球桿,減少桿身刮傷的風險。
(2)全開式口袋 開口大,物品進出非常方便。
(3)底部手把 便於從汽車後車廂取出或攜帶的手把設計。
(4)支援47英吋球桿
輕量設計
9.0吋型號重量在3公斤以下,8.5吋型號則在2.9公斤以下。
三點式背帶
與職業選手使用的背帶相同設計。
球袋開口尺寸表
型號 | 6型 | 6.5型 | 7型 | 7.5型 | 8型 | 8.5型 | 9型 | 9.5型 | 10型 |
---|---|---|---|---|---|---|---|---|---|
外周(cm) | 46~49 | 50~53 | 54~57 | 58~61 | 62~65 | 66~69 | 70~73 | 74~77 | 78~81 |
共有三種分隔方式可供選擇
🚫 表示禁止事項。 ❗ 表示應遵守的注意事項。
關於使用
🚫 請勿用於原本用途以外的場合。
🚫 請勿在球袋上放置重物,或過度擠壓。
🚫 請勿將背部袋或前方口袋塞滿至極限。
🚫 若為附支架型球袋,開展支架時請勿施加過大壓力。
❗ 使用前請務必確認各部位無異常。
❗ 攜帶途中若使用鐵桿,有可能會損壞罩布或拉鍊,建議使用桿頭套等保護措施,尤其在使用宅配運輸時更應注意。
❗ 立放球袋時請選擇平坦的地面。
❗ 攜帶時請握住把手或肩背帶。
❗ 拆卸罩布時請從扣件處拆開。
關於保養
🚫 請勿使用化學藥劑、稀釋劑或酒精等溶劑,可能引起化學反應造成材料變色或溶解。
❗ 污垢部分請用沾水或稀釋中性清潔劑的布擦拭,之後用乾布擦乾以防殘留清潔劑。使用橡皮擦型清潔工具也有不錯效果。
❗ 除麂皮類外,天然皮革材質的輕微污漬可用乾布擦拭。對於油性或較頑固的污漬,請用柔軟布沾少量同色系的皮革專用清潔劑輕拭。
關於保存
🚫 請勿在球袋濕潤時,或內裝濕物時進行保存。
🚫 請勿在高溫潮濕處保存,以防材料因吸濕而劣化或變色。
🚫 請勿放置於篝火、暖爐等火源附近,或高溫的汽車後車廂內。
🚫 深色球袋容易染色,請勿與其他材質緊密接觸保存。
❗ 請避免在陽光直射或燈光下保存,以免變色或褪色。
❗ 若放在幼兒可觸及處,請注意防止跌倒或翻倒等危險。
❗ 尼龍材質在雨天或高溫潮濕環境中可能吸水導致布料變形起皺,請在陰涼通風處保存,避免高溫與濕氣。
Q3
手套基礎知識
手套尺寸的測量方法
以生命線的起點為基準,從小指根部到手腕的距離分成三等分,取從手腕起的三分之一處通過手掌的外圍長度,即為手套的尺寸。🚫 表示禁止的行為。
❗ 表示應遵守的注意事項。
關於使用
🚫 請勿靠近火源或高溫物品,否則可能導致變形或變質。
❗ 若手套不適合您的肌膚,請立即停止使用。
❗ 長時間在出汗或淋雨等潮濕狀態下配戴手套,可能對皮膚造成影響。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請停止使用。如手部肌膚持續有不適感,請諮詢皮膚科專業醫師。
❗ 手套在濕潤狀態下揮桿時可能打滑,雨天使用時,請充分擦乾球桿握把與手套的水分,並確認周圍安全後再進行揮桿。
❗ 天然皮革手套因材質的特性,特別在使用初期時,可能會沾有皮革粉末。另外,在雨天或出汗等情況下濕潤使用時,手部可能會染上手套的顏色,請注意。
關於保養
🚫 保養時請勿使用含酒精的產品清潔。
🚫 天然皮革手套若洗滌會導致皮革變形或收縮,將無法繼續使用,請勿清洗。
❗ 為了長時間保持天然皮革手套的質感,使用後請充分陰乾。
❗ 深色的合成皮革與人造皮革手套,在洗滌時可能會褪色,請特別注意。
關於保存
❗ 天然皮革手套及深色的合成/人造皮革手套,在受到汗水或雨水影響時可能會染色。因此使用後請與帽子、服裝、鞋子等物品分開保存,以避免染色。
Q4
帽子基礎知識
帽子標示圖示說明
![]() |
帽子的構造設計可更貼合頭部。 |
![]() |
使用具有優異彈性的材質。 |
![]() |
採用能迅速吸汗、並快速乾燥的材質。 |
![]() |
利用吸收水分時的蒸發冷卻效果,有效抑制布料溫度上升。 |
![]() |
具有良好的撥水性,可抵擋些微雨水。 |
![]() |
採用透氣性良好的網眼材質。 |
![]() |
減少紫外線穿透率,保護肌膚。 |
![]() |
可捲起收納,便於攜帶。 |
![]() |
有遮陽降溫的效果。 |
![]() |
採用聚酯網眼材質製成,輕量帽款。 |
![]() |
使用具有高抗菌防臭效果的材質。 |
帽子頭圍尺寸表(單位:cm)
類型 | 帽子/遮陽帽 | 遮陽帽 Visor |
---|---|---|
男性 | 女性 | |
帶扣式/魔鬼氈式(均碼) | 56~60 | 54~58 |
帽子保養方法
Q5
衣物基礎知識
雨衣標示圖示說明
尺碼 | 身高 | 胸圍 | 腰圍 |
---|---|---|---|
M | 165~175 | 88~96 | 76~84 |
L | 172~182 | 96~104 | 84~94 |
LL | 175~185 | 104~112 | 94~104 |
3L | 178~188 | 112~120 | 104~112 |
男士衣服尺寸表
女士衣服尺寸表